你的位置:1号站平台手机登录不上去 > 1号站平台手机登录不上去介绍 >

经济下行消费不振, 都怪房地产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12-18 01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  • 有个词叫做“拖累”,近几年频繁见诸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演讲和文章。

    你猜对了,就是专家们常说的,房地产拖累了整个经济。这就好比是说,一个败家子,拖累了一户小康之家。

  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11月30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上说,当前经济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,这种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正在进一步强化,主要表现为:

    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,带来了需求的收缩效应;资产负债表受损对需求造成影响,其中主要是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了资产的减损,对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形成收缩效应;地方政府债务抑制了需求,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扩张。

    看到没,房地产调整抑制了消费,抑制了投资,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受损。王一鸣老师说得温文尔雅,不像某些券商分析师,直接就讲:房地产是最大的拖累因素。

    “罪孽深重”。

    部分地产从业人员听了,不免有些牢骚。一位房企高管私下说,早年房地产为经济做了那么大的贡献,怎么没见你们夸呢,反而是天天骂房地产暴利。他甚至引用自己集团研究部门的数据说,房地产每年拉动GDP几个百分点云云。

    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,网友反驳的话已准备好:那都是国家政策好,是购房者的抬举,地产商赚钱了应该感恩。

    一句话,功劳是国家和人民的。

    这就好比说,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里,房地产本来是毫不起眼的那一个混小子,某天突然发达了,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好不风光,但你要是敢嘚瑟,大家都会说这是父母养育的结果,你小子要懂得感恩。

    某天房地产生了一场大病,把富裕或小康之家又拖到了温饱边缘,于是就饱受指责。凭良心说,家长们倒是没有放弃治疗它,今年10月房地产终于从ICU抬到了普通病房。

    房地产怎么就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呢?放心,我不罗列枯燥的历史,只说些观感。

    房地产这个不安分的混小子,20多年来,让多位监护人简直操碎了心。地产人都总是津津乐道于楼市的黄金20年,说什么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18号文件,确立了它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,但你知道吗,同一年早几个月,央行就出台了121文件,从信贷端对房地产严加看管。

    大概10年前,房地产如日中天的时候,几位监护人就在讨论,要不要刺破这个巨大的泡沫。商量的结果是,不能主动刺破泡沫。日本就是因为主动刺破了房地产泡沫,引发了资产价格的大崩盘,日本经济从而失去了十年,又失去二十年、三十年。

    于是,决定采取保守疗法。治疗的结果是,房地产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。随着房价不断上涨,湖水的水位不断升高,堰塞湖管理委员会就只好不断地筑高四周的大坝,并安排值班人员严防死守。

    限购限贷限价限售,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。但值班人员在睡梦里都听得见大坝不堪重负的吱嘎声。

    那几年,我去参加了很多场次的论坛,也听了不少内部座谈会的研讨,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是,在溃坝与泄洪之间,如何选择。

   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,犹豫几年之后,监护人在2020年8月和12月分别祭出了终极大杀器:房企融资三道红线、银行放贷两条红线。——终究还是主动刺破了泡沫。

    但即使如此,各大房企居然无动于衷,几个月之后的2021年一季度土地集中出让,他们还在拼命高价抢地!并购也没停止。

    这里插句话,12月3日,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有篇演讲刷了屏。他认为,2021年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一年。这个观点与我的观察是一致的。

    两年后,我问一位房企高管:你要是监护人,看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,怎么做?他嗫嚅半晌,憋出一句: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。

    但实际上,政策松动的信号在当年年底就发出了。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。然后是2022年各地楼市政策的全面大转弯,基调是,松绑、支持和鼓励。集中体现为当年11月监护人发布的“金融16条”。

    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整,持续了近4年,到今年四季度才初现止跌的迹象。我问过几位房企高管,如果监护人当时不主动刺破泡沫,楼市会怎么走?其中一位央企高管认为,那时没几个人意识到了危机就在眼前,他说:(如果不主动刺破泡沫)大概率会继续疯狂下去,直到自己崩溃。

    所以,问题就在于,是主动刺破泡沫,还是任其自我崩溃,哪个才是最优解?从而,哪个选择的伤害最小(最大)?

    如果真要反思,可能有两点:一是2015-2016年以棚改的名义,居民部门加杠杆。导致的结果,不仅一二线城市加速上涨,更重要的是全国三四线城市房价翻番,产生了严重的后果。二是2021年以来房地产的深度调整,对经济的影响,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,有这么大的杀伤力,监护人没有想到也没有预案。

    2022年12月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说了一句:防止(政策)合成谬误。

    就房地产而言,曾经是存在一个“房地产调控部际联席会议”,但很难说,这么一个非正式的磋商机构,就一定起到了防止房地产政策合成谬误的作用。

    有些文件,是几个监护人联合发布的,他们做了沙盘推演吗?不管是单独发布,还是联合会签,沙盘推演能预料到后来的结果吗?

    也许你会说,他们的初心是好的。但无数惨烈的案例告诉我们,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组织体,只问动机,不管结果,是很危险的。这就像现在很多网民用道德的放大镜来审查一切,令人不寒而栗。

    当然,监护人是没有错的,他们呵护房地产的拳拳之心,日月可鉴。

    有错的,只有房地产本身,这是它与生俱来的“原罪”。所以,怎么痛骂,它都得受着。如今,房地产最大的错,是对经济增长形成了拖累。

    20年前,中国社科院有位学者叫做易宪容,他有一个判断,叫做“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”。遭到一批专家和地产从业人员的围攻。由于争论太大,他所在的单位就不让他出来演讲了。

    事实上,他说得太早了。2004年的房地产,还是个小学生呢。瞧瞧后来的规模。

    20年后,我们又把投资和消费乃至于经济复苏的希望,再次投向了房地产。这么大的个头,你不能躺着,成为拖累,你得负轭向前。高质量发展,短时期也离不开钢筋水泥。

    房地产,国家和人民需要你,争点气,雄起。



  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